
《白雪公主》女主角失言招來圍攻 票房始終無法衝高恐賠錢
《白雪公主》從籌拍到上映,一路上爭議不斷,先是各方認為女主角瑞秋曾格勒並未「膚白如雪」,砲轟迪士尼為了「政治正確」不惜扭曲原作。剛好瑞秋也是年少得志,非常敢言,在訪問中提到1937年上映的卡通版,有些地方現在看來很奇怪,形容王子像個跟蹤狂,也強調真人版的公主不會戀愛腦,雖然原作確實有不適合當今社會思潮之處,瑞秋的批評還是顯得太過直接,惹怒不少迪士尼的忠實粉絲,使《白雪公主》更是還未上映已招來天下圍攻。
根據Deadline網站的預估,他們是抓《白雪公主》如果最後北美票房為1億美元、全球其他地區有1億2500萬美元,總共賣得2億2500萬美元來估算,因為片子的成本據稱就達2億4000萬美元到2億7000萬美元,再加上超過1億美元的宣傳發行費用與一些雜支,總共的成本大概要到4億1000萬美元。以往戲院的收入減去成本,得到的收益戲院還要與片商各分一半,才會是最後片商真正賺到的利潤。《白雪公主》的戲院票房很明顯難以讓迪士尼有收益,由於現在的商業模式,除了戲院票房外,還有影音平台上架帶來的收入,以及迪士尼最重要的財源:相關商品銷售的利益,《白雪公主》也許不會像外界光看到票房成績以為的那麼慘,卻絕對難逃賠錢的結局。

《白雪公主》被預估要賠1億1500萬美元 超過《小美人魚》
Deadline網站預期迪士尼會因為《白雪公主》賠掉1億1500萬美元,當年也曾經引發女主角膚色爭議的《小美人魚》,北美票房近3億美元,全球總票房為5億6900萬美元,這樣子結算下來,迪士尼還小賠500萬美元,而今《白雪公主》北美票房只抓1億美元,與《小美人魚》就有大段差距,很難只是「小賠」,是必會「大虧」。不幸中的大幸是,迪士尼過去包括《獨行俠》或是《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都虧損更多。
只是迪士尼畢竟是卡通片起家,而1937年的《白雪公主》又是奠下一切基礎的關鍵大片,這部片的真人版理當只能成功、不許失敗。外界將箭頭指向瑞秋曾格勒,有些分析家覺得也不盡公平,畢竟當代的年輕人都是很敢講,不只有她是這樣,況且膚色的爭議,需要被討論的是迪士尼高層的選角原則,並非演員本人,影評人認為她在片子裡不管演技或是歌聲,都已是全片演員中最傑出的一位,把「壞皇后」蓋兒加朵狠狠比下去,她已盡到把角色演好的責任。至於她一連串的失言,迪士尼也早就該設法挽救,而不是等到問題越鬧越大,再來讓外界全部只針對她。
可是錯誤已造成,情勢難挽回,迪士尼最後的期待就是春假期間能夠出現票房奇蹟,或是等到《白雪公主》在Disney+上架後祈禱家庭觀眾有熱烈的反應。《白雪公主》的失利,據傳也讓好萊塢開始決定停止堅持WOKE(覺醒文化)的選角和製片方針,這對許多並不接受這種作品的觀眾而言,應該是個不錯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