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首度使用了長程武器,為何各方『拒絕評論』?」烏克蘭11月20日首次向俄羅斯領土發射了「暴風影」巡弋飛彈(Storm Shadow),這是自2023年從英國輸入以來,第一次獲准使用在境外領土。然而對俄國使用長程武器,有可能令戰事劇烈升級,俄國釋出在俄西部庫斯克區的影片,拍到暴風影飛彈的殘骸碎片,但無法確知飛彈的落點與目標。包括英國與美國目前都拒絕評論此事,烏克蘭方面也沒有直接承認,僅表達「正在用盡所有方式來保衛我們的國家」。
▌烏克蘭首次發射長程武器「暴風影」巡弋飛彈
「暴風影」巡弋飛彈是由英國與法國合製(法文簡稱SCAL),造價超過100萬美元,飛行速度接近音速且威力強大,射程達250公里,適合用來摧毀俄軍加強防護的地堡或彈藥庫,俄羅斯也曾向烏克蘭發射過類似武器。
烏克蘭遭俄羅斯入侵近3年,提供軍援的西方國家一直謹慎反對向俄羅斯使用長程武器,英國早在2023年已提供射程達250公里的「暴風影」飛彈給烏克蘭,但英國只允許烏克蘭用在本國境內。直到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今年11月17日首度准許烏克蘭對俄羅斯使用「ATACMS」飛彈系統後,外界也在猜測英國何時會跟上美國的腳步。
英國軍事媒體《Forces News》指出,部分俄羅斯自媒體在俄國西部庫斯克區拍下疑似暴風影飛彈的殘骸碎片,並在Telegram社群上公開影片,已由《BBC》記者核實為真。烏克蘭國防部長巫梅洛夫(Rustem Umerov)拒絕證實向俄國發射暴風影飛彈,只強調烏克蘭「正在用盡所有方式來保衛我們的國家。」
根據《BBC》報導,英國政府也拒絕回應有關發射暴風影的新聞,僅能證實國防大臣黑利(John Healey)在19日晚間曾與烏克蘭國防部聯絡,可能是為了警示各部會提防俄國的反應,同時確保外界不會認為此次攻擊行動是由英國發動。莫斯科當局曾經表示,在其境內使用西方武器將導致戰況「強烈升級」,這也是過去英國與美國遲遲不願授權烏克蘭使用長程武器的原因。
不過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19日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時,曾表示英國會「確保烏克蘭擁有一切所需的東西」。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同樣不願正面回應暴風影飛彈的消息。但在17日媒體詢問他何時會使用美國的ATACMS,澤倫斯基神秘表示:「飛彈將會證明自己的存在。」據報導,烏克蘭已在獲得授權的2天後動用ATACMS,於19日向俄羅斯西南邊境的布良斯克(Bryansk)發射飛彈。
美國國防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也拒絕評論暴風影飛彈的消息,同時拒絕回應美國是否提供導航方面的協助。
然而,拜登政府20日作出另一項驚人決定,即是授權烏克蘭使用「人員殺傷雷」(anti-personnel landmine,又稱反步兵地雷),據信可以拖慢俄羅斯軍隊進逼的速度。不同於只會被車輛載具觸發的反坦克地雷,人員殺傷雷專門針對人類攻擊,也因為不長眼的特性,過去誤傷平民的紀錄極高,經常引起比例原則的爭議,全球有40多國簽署《渥太華公約》禁止使用這款地雷。但俄羅斯一直以來仍在使用。美國自1991年波灣戰爭之後極少使用,目前還剩下300萬顆庫存。(延伸閱讀:〈地雷悲歌,爆破緬甸邊境〉)
《路透社》報導,美國希望烏克蘭只在自家領土上使用這種地雷,且集中在遭到俄羅斯佔領的烏東地區,而烏國表示不會在人口稠密地帶使用,以免炸傷烏國公民。
▌路透社獨家:普丁有條件停火「凍結戰線」
《路透社》在11月20日發出獨家報導,有熟悉克里姆林宮內情的匿名人士——5位現任以及前任的俄國官員,透露普丁近期的意願動向。他們向《路透社》表示,普丁對於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的停戰協議抱持開放的態度,意即有討論斡旋的可能空間;而且俄國基本上願意「凍結衝突」,但有前提條件:俄國不會對任何重大的領土問題妥協退讓,且烏克蘭應該「保持中立」。
關於領土問題,模糊且最有爭議的在俄羅斯目前進攻佔領的烏東四個地區——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以及赫爾松——俄羅斯宣稱這四個地區已經完全屬於俄國領土,並且納入核保護傘(defended by the country’s nuclear umbrella),不過根據《路透社》取得的前線數據資料,俄國實質上僅佔領70%~80%,烏軍的駐紮守備仍至少有26,000平方公里。
普丁認為的「不會對任何重大的領土問題妥協退讓」,是否意味著俄軍在烏東四個地區不可能撤兵、還給烏克蘭?《路透社》的報導指出,克里姆林宮對於這四個區域的領土劃分,「可能還有談判空間」。
但是針對烏克蘭希望歸還2014年被佔領的克里米亞,俄羅斯方面明確指出不在討論範圍。與此同時,美國《Fox News》專訪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詢問有沒有可能接受以割讓領土的方式達成和平協議?澤倫斯基仍堅決表示,烏克蘭「不能在法律上承認任何被佔領的領土為俄羅斯領土」,並且重申克里米亞是在2014年遭到俄國非法佔領,烏克蘭也準備透過外交手段而非軍事手段,讓克里米亞回歸烏克蘭。
俄羅斯透露的另一個停火條件,則是烏克蘭必須保持中立:不能加入北約、北約國家的軍隊也不可以駐紮在烏克蘭境內。但這些條件,與當前烏克蘭正在努力的外交政策背道而馳,特別是做為安全保障的北約資格,烏克蘭似乎難以同意退讓。
就在《路透社》獨家報導之前,普丁才在11月19日簽署了「國家核威懾政策基本原則」的新版本,降低俄國動用核武的門檻,此舉被認為是用做回應美國允許烏克蘭使用長程武器、普丁以核威懾作為回應。這個基本原則的初版是2020年6月上旬發布,明文列出俄羅斯動用核武的政策與立場,以及在哪些條件之下將有可能使用核武。
在2024的新版本中特意強調:「無核國家在有核國家的支持下,對俄羅斯聯邦或其盟友的侵略被視為聯合攻擊」——無核國家就可以指涉烏克蘭,有核國家為美國等北約盟國,倘若烏克蘭使用美國的長程武器攻擊俄羅斯的領土,令「俄羅斯聯邦的領土完整構成嚴重威脅」,那麼就有可能觸發俄羅斯新版本的核威懾基本原則。
無論是2020的初版或2024的新版,普丁的核威懾基本原則策略,外界的分析多認為是以刻意的「升級局勢」來達到緩解局勢之目的(延伸閱讀:〈2022與核戰的距離:俄國末日狂賭「恐懼的總和」〉)。